网站首页 / 股东大会 / 正文

股东权利的分类 经济法实务,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代表比例?

时间:2023-05-24 08:00:46 浏览:

本文目录

  1. 大股东纷纷减持,预示着什么?
  2. 股东股权转上包括哪些权利的转让?
  3.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代表比例?
  4. 股东之间出现股权争议,该如何解决?
  5. 股票的种类有哪些?

大股东纷纷减持,预示着什么?

春江水暖鸭先知,鸭子为什么先知道水温的变化呢?自然是因为鸭子在水里。

大股东纷纷减持,正是因为大股东知道企业的真实情况,并且对企业未来盈利状况有着清晰判断,加上当前股价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以超低的成本进行减持套现,自然是明智选择,能够获得超高回报。

一边是股民跑步进场接盘,一边是大股东纷纷减持套现,短短三个多月时间,A股大股东减持规模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的60%。

大小非的存在,决定了持股成本极低的大股东一定会在股价相对高点时套现,这也是A股牛短熊长的重要原因。但凡走出阶段性牛市,已经解禁的股票就会大量减持,让股市资金不断失血,最终回归熊市一途。

信心很多时候比业绩更重要,大股东减持显然从某个角度讲对企业发展缺乏足够信心,于是选择落袋为安。

对于股民来说,接盘侠当的久了,韭菜的命运就难以摆脱。大股东什么时间减持都不会亏钱,哪怕低到一元钱也不会亏,但是股民持股是花的真金白银,接盘往往会接在高高的山岗上。

A股发展至今虽然进行了诸多改革,但是融资的本质不变,并不注重股民回报,一定程度上成为蒸发货币的烘干机,为居民家庭财富减肥做出了卓越贡献。

个人认为A股应作出更多改变:首先强制分红,每年给中小股民的分红金额不能低于以往融资总额的4%,未流通股份享受分红必须减半或者更少。其次是大股东减持每年不能超过所持有股票的10%,避免大量减持影响股市健康发展。最后则是上市承诺越晚减持的公司优先上市,比如承诺八年后再减持的就比承诺五年后减持的优先上市。

当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人不能只吃不拉,上市公司也应该不断淘汰垃圾公司,如今数量已经不少,该把下水道清理一下了,保持公司总数不变,退市一家再上市一家,退市时必须对股东作出合理补偿才行,这样股市才能更加健康。

股东股权转上包括哪些权利的转让?

股东股权转让包括股东对这部分股权的全部权利都让渡给受让者,具体包括共益权和自益权。

共益权就是维护公司和全部股东的共同权益而行使的表决权、知情权、代表诉讼权、监督质询权等;

自益权就是维护自已投资而形成的物质权益,如分红权、剩余资产分配权、优先认购(购买)权、转让权等。

值得注意的是,发起人股东转让股权后,权利尽失。但若未按期实缴出资,即使转让股权后,也应当承担实缴出资责任。

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代表比例?

第十六条股东代表大会做出决议时,采用一人一票方式。

①股东代表大会对第十五条第2、3、4、5项做出决议时,须经半数以上股东代表通过;②股东代表大会对第十五条第1、6、7、8、9项做出决议时,须经三分之二以上股东代表通过。第十五条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经济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行使下列职权:

1、决定合作社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2、选举和更换董事;3、选举和更换监事;4、审议、批准董事会的报告;5、审议、批准监事会的报告;6、审议、批准本合作社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7、审议、批准本合作社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8、审议、批准本合作社增加、减少净资产,以及合并、分立、变更组织形式、解散和清算方案;9、修改本合作社章程。

股东之间出现股权争议,该如何解决?

股东之所以会出现股权争议,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对于利益的争议。试问如果一家公司的业务都没发展起来,或者处于亏损的状态,那还有什么好争议的呢?因此,了解股东出现股权争议的根本目的,就相当于找到了解决争议的立足点,只是通过什么办法把大家拉回到一张桌子上,重新谈好怎么分配利益的问题。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入手,为大家提供一个解决争议的思路。

股权争议的类型

要想找到解决股权争议的方案,那我们必须对股权争议的类型心中有数。因为每一种不同的争议对应的是不同的解决思路。常见的股权争议类型如下:

1、股东权利争议

股东权利的争议通常存在于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拆分来看,上述权利对应的就是分红权和参与公司管理的权利(参加公司的股东(大)会,选择公司经理层,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查阅或者复制公司的财务报表等)。

实际公司运行中,很多公司的实际上都是大股东控制的,中小股东只是财务投资者,平时是很少参与公司的经营业务管理的。换而言之,公司的管理层和各个关键岗位几乎都是大股东选择的,中小股东平时也没有实际参与到公司的实际运行当中,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一些个人投资者,可能只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这就为将来的争议埋下了伏笔。当公司经营情况蒸蒸日上的时候,这种矛盾会被公司良好的发展前景所掩盖,但是一旦公司的经营走下坡路,或者前景太好,这些矛盾就会突显出来。

中小股东觉得大股东没有让他们全面了解公司的情况,没有让他们享受到相应的知情权和分红权,明明可以分红或者可以做得更好,现在落得如斯田地肯定是大股东搞的鬼。这时候他们想重新掌握股东应有的权利,却发现困难重重。大股东则认为这些中小股东是鸡蛋里挑骨头,这个公司能够有今时今日的发展,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没有大股东的付出,不会有公司的今天。以前公司没有什么业务,你们就爱理不理,现在公司成长起来,你们却来指手画脚,没门。

因此,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就因为公司的业务发展起来后,利益分配不均,知情权约定不明产生了分歧,这种分歧如果激化为矛盾则很容易让公司陷入被动的境地。

2、股权转让争议

股权转让争议主要包括,股东和第三方之间的转让纠纷,也包括股东之间的转让的纠纷。这里主要涉及到非转让股东的优先购买权、转让股东或者第三方未履行义务(未办理登记或未支付股权转让款)、出资瑕疵的股转转让的争议等等。这里面涉及比较多的问题就是优先购买权和各方履行义务的问题。

对于涉及优先购买权的问题,通常都是转让方股东在对外进行转让时,侵犯了公司现有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现有股东是可以行使撤销权的。但无论转让方股东是否经过半数股东同意对外转让或者虽经过半数股东同意,但未保障股东的优先购买权签署了转让合同,现有股东主张转让合同无效都不会得到支持。因为转让合同违法的只是任意性规定,不是强制性规定,因此有优先购买权的股东可以在除斥期间内行使撤销权。

对于转让各方履行义务的问题主要则存在于转让方股东不配合进行股权登记以及受让方股东未及时足额支付股权转让款。这种情况,就看各方在协议中是怎么约定的了,如果合同有明确的先后履约顺序的,则先后履行的一方都有各自的救济途径,必要的时候可以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请求损害赔偿。建议这种不要拖太长时间,否则变数很多。

3、股东身份争议

股东身份的争议主要存在于股权代持行为中,也就是存在于隐名股东和名义出资人之间的争议。这种情况普遍存在于很多不合适显名的股东中,由于竞业禁止或者其他不愿意被外界所获知的原因(通过导出商业秘密、资源等),通过股权代持的方式参与到公司的实际经营当中。这种纠纷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问题,一个是隐名股东想显名,二个是名义股东无权转让的问题。

先说隐名股东显名的问题。

首先,无论实际出资人(隐名股东)和名义股东是否有签署了股权代持协议,只要实际出资人履行了出资义务的,那即使是口头的股权代持协议,那也是可以被认定为有效的,即使无法征得现有公司过半数股东同意进行显名,也不影响隐名股东享有的权益。但是没有口头协议则会对代持过程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容易产生纠纷,这会使得隐名股东的权益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

其次,隐名股东想要隐名,必须要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否则是无权申请显名的。在履行了出资义务后,必须还要征得公司其他股东半数以上同意,才可以变更公司登记,否则隐名股东是无法显名的。这也是法律为了维护公司现有股东的权益和公司的稳定采取的措施。也就是要求隐名股东自行承担代持所存在的法律风险。

再说名义股东无权转让的问题。

名义股东虽然没有履行实际出资义务,但是在外观上看,其具备股东的身份,因此如果名义股东将股权转让给善意第三人并且进行了工商登记的,善意第三人是可以取得公司的股权的在,这时候隐名股东只能请求名义股东承担违约责任,主张损害赔偿,而不能主张这个合同无效。因为既然签署了代持协议,那隐名股东就应当自行承担这里面可能存在的风险。

4、股东出资争议

股东出资的争议就是有的股东履行了出资义务,有的股东每履行出资义务。股东有按时足额厨子的义务。虽然公司法已经出现了最低出资额,但是公司章程必须要约定股东的出资方式、出资额和出资时间的。换而言之,公司的股东是需要按照协议的约定或公司章程的约定按期足额履行出资义务的,否则是需要向已经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的。

实践中这种情况随着新公司法的实施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出资的要求也越来越宽松,几乎都是看股东之间的约定,而且也没有太多可以讨论的地方。

综上所述,股权争议主要存在以上四大类型,其中争议最大的是前三个,特别是当公司发展特别好或者公司业务碰到危机的时候,这种争议就会开始从此前的缝隙中冒出来了。那出现这些股权争议对公司存在怎么样的不良影响呢?

股权争议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处理的大原则

1、股权争议可能让公司业务停滞不前

出现以上的股权争议,问题均可大可小,但是无一例外,如果事态演化严重,争议各方罔顾大局,鱼死网破,那最终受损的必然是公司和各个股东。实务中,很多股东最终还是会让步于利益,否则公司最终落得破产,那不是股东愿意看到的结局。

比如笔者曾经接触过一家从事钨金属回收提炼的公司,就是这样的情况。这个公司经历了多年的技术和客户积累,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细分新材料的行业龙头。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获得融资,对外稀释了股权,引入了一家当地的上市公司作为其第二大股东。由于钨属于不可再生的稀有金属,且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随着政策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以及下游需求的增长,公司在近几年也确实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财务数据也是扶摇直上,并开始筹备IPO的相关事宜。

但第二大股东却在此时暴露出了狼子野心,希望大股东能够将公司的股权按照地价转让给它,并且通过一些列的动作,包括罢免董事长,启动诉讼程序冻结股权,意欲逼迫大股东就范。双方当然是当仁不让,使出浑身解数,公司的业务也因此停滞不前。

目前公司的股权纠纷依然未能妥善解决。这个第二大股东作为当地的上市公司,背后也是有一定的实力的,但是大股东明显不愿意放弃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虽然有关政府部门已经介入,但在利益问题没有得到平衡之前,这个问题是很难得到妥善解决的。

其实发生这样的股权争议的根本原因,还是公司发展的态势非常的好,其盈利前景甚至超过了上市公司现有的业务,这让这个第二大股东坐不住了。想通过此前和大股东签署的回购协议做文章,通过回购逼迫大股东就范。但想要让大股东放弃自己的心头肉,那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大股东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瑕疵行为,但想借此推翻大股东的位置,那也是痴心妄想。目前公司的股东争议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公司的现有的业务和新项目的建设都全面停了下来。这对于一个正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来说明显是个双输的行为。公司错过良好的发展机会,竞争对手不但可以抢占市场份额还可以有时间做好应对,最后受损失的还是公司的股东。

因此,股权争议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就是争议的各方都互不相认,甚至是针锋相对,这会使得公司的经营管理陷入停滞,无法正常运营,不但失去了盈利的机会,更有可能错过发展的良机。那如果碰到争议又该秉持什么样的原则进行处理才能有利于各方利益最大化呢?

2、解决股权争议的大原则

利益,是股东考虑争议解决的大原则。

股东之所以成立一家公司,目的就是为了盈利,这是我们面对争议时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无论是什么样的争议以后,都可以采用利益补偿的方式进行解决。怎么通过谈判,明确各方的利益诉求,平衡各方的利益是我们解决争议的关键。

除了股东出资的争议以外,股东权利、股权代持、股权转让这三个问题往深里看,都是利益的问题。股东主张权利,无非是觉得公司的利益自己没有享受到,否者觉得公司明明可以赚更多钱,为什么现在反而变差了;股权代持也是,名义股东肯定是看到公司发展势头很好,才会有了非法占有的目的,否则怎么会背信弃义呢?股权转让就更加是了,你把一个利润不断翻倍的公司的股权对外转让,却没有转让给现有有实力的股东,这不是肥水流了外人田吗?所以,看清楚这三个股权争议背后的利益之后,我们就可以求同存异,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着手去解决这个问题了。

(1)双方的诉求

协议相比大家都有,而且大家都已经找过律师评估,其实只要是相对明确的案例,几乎都可以找到类似的案例,也几乎可以预估到对簿公堂的结局。即使不能百分百的准确预测,但是八九不离十是很有可能的,这时候就可以基于协议去摸清对方的诉求了。

实践中的协议大部分都是相对平等的,也就是说大家继续争议下去,继续诉至法院,最后可能还是各打五十大板。所以为什么大家不能节省一点诉讼成本和时间,就这些基础平衡彼此的利益诉求呢?很多时候,这都是各方已经怒火攻心,觉得责任都在对方身上,这样的思维是非常不利于解决问题的。因此各方都应该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那就是时间拖得越长,对公司的发展和股东的利益也越不利。

这里,笔者建议各方找到一个相对专业的第三人协助各方进行谈判,并从下面三个角度尝试达成共识:明确现有的事实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双方基于这个基础所希望获得的利益,双方的认同点和争议点,处理大家能够通过让步处理的争议点直至各方达成一致协议。

(2)最坏的结果

如果各方基于上述的步骤无法取得共识,那建议各方先把最坏的结果想到。那就是彼此之间的争议是否会影响到公司的业务发展。如果公司的业务发展陷入停滞,甚至被竞争对手迎头赶上,那公司最终受到的损失由谁来承担?如果公司的纠纷一直得不到解决,公司可能会陷入破产的境地,最后公司的股权可能变得一文不值,这个结果是不是大家都预料到了?

现实中,争议的各方如果真的撕破了脸,对于利益寸步不让,公司是可能陷入到这种境况的,特别是当大股东和其他股东陷入争议的时候,这种情况出现了概率就会大幅增加。所以谈判的双方可以根据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基于双方最终的利益诉求提醒对方,这样下去很容易会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迫不得已所能用的方法了,但也是相对比较有效的方法。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家都是求财的,求气没有什么意义。

综上所述,股权争议的类型很多,但无论是哪一种争议都是有解决方案的,关键就是找到彼此之间的利益诉求,各方基于利益平衡的大原则协商出一个彼此认可的合作方案。需要谨记的是,大家终极目的是利益。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股票的种类有哪些?

股票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下面我简单介绍下其中的几种分类方式。

1、按上市地点和所面对的投资者分类:A股、B股、H股、N股等。

A股就是人民币普通股,中国境内公司发行,供境内机构和个人以人民币进行认购和交易的普通股票。B股是人民币特种股票,以人民币标值、外币认购和买卖。B股公司注册地和上市地都在境内。H股则是在我国境内注册,在香港上市的普通股票。

2、按行业分类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办法将上市公司分成19个门类90个行业。比如中国平安,就是金融业(门类)中的保险业;南方航空就属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门类)中的航空运输业。我们通常说的银行股、券商股、军工股等,也是属于按行业对股票进行分类。

3、按成长性分类,可分为增长类股票和非增长类(收益类)股票

一般来说,增长类股票有较高的盈余保留率,利润增长率较高,市盈率较高,股价波动性较大。非增长类股票有较高的红利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快速,市盈率较低,股价波动也相对较小。比如银行股,就属于收益类股票,过去几年上市银行平均股息率能达到4%左右。还有最近两年高分红的钢铁股也属于收益类股票。像方大特钢,截止今日收盘,股价为15.01元,但其2017年利润分配方案是10派16元,2018年是10派17元,目前市盈率也只为7.44倍(一些钢铁股比它还低)。

股东权利的分类 经济法实务,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员代表比例?

4、按市值分类,可分为大盘股、中盘股和小盘股

通常将流通股份在一个亿以下的叫做小盘股,流通股份大于5亿的称为大盘股。不过,这个界限也不是绝对的。大盘股很多都是行业知名甚至龙头企业,经营风险较小,波动通常较小,投资风险也比较小。相对来说,小盘股由于流通量小,容易被庄家控盘,也就比较容易被炒作,投资风险和收益也比较高。

5、按股东权利分类:普通股、优先股

普通股是公司股份的最基本形式。普通股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享有表决权,分红根据公司经营效益,公司破产清算时偿付在债权和优先股之后。目前在沪深交易所交易的股票都是普通股。优先股是对公司资产、利润分配等享有优先权。优先股股东对公司事务无表决权没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对公司的经营一般也没有参与权。另外,优先股股东不能退股,只能通过优先股的赎回条款被公司赎回。不过,由于对公司资产、利润分配等享有优先权,所以优先股投资风险比普通股相对小一些。6、依据投资主体不同分类,有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

国家股一般是指国家投资或国有资产经过评估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的国有资产折成的股份。法人股是企业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国家允许用于经营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个人股是公民个人以自己的合法财产投资于股份制企业形成的股份。外资股是一般是以外币认购和买卖的股票,包括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和境外上市外资股。

7、按流通性分类:可流通股、非流通股

流通股是可以在交易所自由买卖流通的股票。相对的,非流通股就是暂时不能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流通股一般是国家股和法人股。比如,公司上市,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所持股份自股票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的亲属所持股份应比照该股东本人进行锁定。也就是说,发行人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所持股票,上市3年内是是不能流通上市的非流通股。还有,定向增发的股票,一般也有锁定期。当然,解禁后,这些股份是可以上市的。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大股东或者重要股东,因为“改善生活需要”而减持自己公司股票。另外,国家股股权的转让需要遵循国家有关规定,所以一般也是非流通的。最后,感谢阅读本文。码字不易,大家如果赞同我的观点,就随手点个赞,谢谢大家的支持!

猜你喜欢:
热门文章
随机文章列表
标签列表